发布日期:2025-04-01 22:25 点击次数:155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过多次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股票融资年利率,涉企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收费涉及主体多、领域广,部分收费主体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钻空子”“打擦边球”,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呈现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的特点。
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的收费主体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的方式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有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或收费过高。这些违规收费行为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也破坏了营商环境、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需要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
涉企收费关乎企业切身利益
涉企收费关乎企业切身利益,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于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
牛育斌表示,与以往相比,近日实施的《指导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全链条治理,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完善评估审核,守好“第一道门”;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及时“把脉问诊”;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二是源头治理,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同时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三是协同治理,在健全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惩治违规收费行为等重点任务中,注重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有利于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有效遏制违规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打破因不合理收费造成的行业壁垒,使各类企业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牛育斌指出。
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
牛育斌提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从实践效果来看,清单内收费项目管理相对规范、水平较为合理,对约束收费主体行为、提高收费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有效规范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收费行为,充分总结既有四张目录清单的经验,《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设立“边界”,二是阳光“晒单”,三是一单“通查”。
为了把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好,把清单作用发挥好,拟作出四方面工作安排。一是全面梳理收费项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梳理和清理本地区、本领域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每一个收费项目都有依据。
二是制定统一清单格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清单格式和编制要求,明确清单涵盖的基本信息、编制方法和发布形式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制,实现目录清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三是明确公开时限和动态更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当收费政策发生变化,如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目录清单,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股票融资年利率,也鼓励社会各界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按要求编制清单、清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未及时更新清单以及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等行为,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依法依规处罚等必要监管措施予以惩戒。